作为市人大代表和安淮村的“领头雁”,丁锦传始终将根深深扎进群众之中,把村民的“急难愁盼”当作履职尽责的头等大事。安淮村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镇、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十强村等称号,这些荣誉背后,是他用行动诠释担当的生动写照。
枝叶关情,把群众“心头事”办成“放心事”
在丁锦传心中,群众关切无小事。他坚持用脚步丈量民情,无论是田间地头的生产难题,还是家长里短的琐碎诉求,他都第一时间倾听、第一时间回应。安淮村茆台组周姓村民因建房问题与村民小组产生矛盾,丁锦传不仅多次主动上门,更将诉求带到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站,组织双方协商并协调修建地上渠,将潜在矛盾化解于无形。作为履职优秀代表,闭会期间他积极参加市人大代表小组活动,深入调研,坚持每月向镇人大提交两条民生建议,将“家长里短”转化为制度化建议。在2024年1月市人代会上,他提出的“关于提高基层执法部门依法治理能力的议案”和“关于农户农业保险投保的规范化的建议”,得到相关部门重视和采纳。同年6月,蚌埠市公安局专程到村与他就此项议案进行面对面交流,为基层治理的有序推进贡献了力量。群众安危也是他心头的牵挂。他统筹公益性岗位、党员志愿者等力量,织密乡村安全网:暑期组织重点水域巡查,筑牢防溺水防线;冬季开展独居老人走访,排查用电用火隐患。村民感慨:“看到巡逻队的红袖章,就像吃了定心丸!”这份“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让丁锦传成为村民心中“最靠谱的贴心人”。
善治有方,化矛盾“千千结”为邻里“和谐曲”
深知“家和万事兴”,丁锦传充分利用人大代表身份的公信力以及村党支部书记的组织力,将矛盾纠纷调处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切入点。2024年4月,安淮村被授予蚌埠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丁锦传以此为契机,将立法信息采集与矛盾调解深度融合,组织老党员、乡贤、法律明白人等力量,既化解宅基地纠纷、土地承包矛盾、家庭财产分割等“老大难”,又为地方立法提供鲜活民意。基层立法联系点设立以来,累计收集立法建议12条,其中关于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的意见建议,在市人大相关立法调研组来村座谈时被如实反映。随着2025年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站的落成,丁锦传整合人大代表联络选民、民主议事职能,搭建常态化民意收集与调解机制。在实践站内,通过民主议事、多方听证等形式,让当事人充分表达,让道理越辩越明,让调解结果更具公信力。如今,实践站已成为安淮村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稳压器”,年内化解矛盾纠纷6起,全村未发生一起上访事件,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村民们纷纷表示:“有丁代表主持公道,现在又有了实践站这个敞亮‘说理’的地方,我们心里更踏实了,邻里相处也更和睦了。”
聚力兴业,引发展“活水”润泽乡村沃土
作为连任两届的市人大代表,丁锦传不仅关注个体诉求,更着眼安淮村的长远发展。他深知资源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始终坚持一个明确目标:让外部资源的“活水”持续浇灌乡村沃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为此,丁锦传牵头制定村庄发展规划,明确“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增收”的发展思路。他充分发挥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立足本村资源和发展需求,带着促进家乡发展的满腔热忱,一方面向企业详细介绍村庄的支持政策和发展规划,增强企业投资信心,另一方面积极向上级反映实际困难、争取政策支持,为企业扎根乡村、发展壮大提供保障。在主动走访孙文春渔具厂时,他了解到其渴望扩大再生产却受限于场地的迫切需求,于是不辞辛劳地奔波于企业、部门和村庄之间,耐心协调、多方沟通,实实在在为企业纾解用地难题。他务实的作风和清晰的思路,赢得了企业的信任和村民的支持,为安淮村争取到宝贵的发展机遇。在丁锦传的引领下,安淮村正朝着产业更兴旺、乡村更和美、村民更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目前,村里已成功引入3家优质企业,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2万元,同比增长6%。村民们笑着说:“现在既能顾家又能挣钱,丁代表把好事实事办到了咱们心坎上!”
作为村支书和人大代表,丁锦传将自己的职责实实在在地履行在安淮村的土地上,融入每一位村民的生活中。他常说:“群众的小事,就是我们履职路上必须扛起的大事。”这句朴实无华的话,是他对自己工作的总结,也是一名基层代表对人民最本分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