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有机结合
驻蚌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第二小组
一、现状分析
(一)调研企业的现状
安徽省大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安徽省2014年以“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项目招引来安徽蚌埠创新创业的项目,也是安徽省“三重一创”承担单位。安徽省大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个着力打造“化学减材/增材工艺精密制造平台”的高新技术企业,从事新型平板显示(amoled)关键配套核心材料、高转化率光伏配套材料、mems微马达关键材料、集成电路封装关键材料等。公司目前客户为国际国内知名厂家(苹果、夏普、lg、tdk、京东方等),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2015年投产以来,共投入4636万资本金(包括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省市各1000万元资本金)以及“三重一创”研发补贴1000余万。由于公司没有自己的土地和厂房,至今在银行获得贷款为“零”。
蚌埠市虹亚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是虹亚汽车集团全资控股子公司。该集团是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汽车经销商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安徽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安徽省诚信企业、上汽大众卓越新秀经销商、蚌埠市汽车服务行业唯一知名品牌,刚刚当选全省知名品牌。并且汽车销售市占率行业第一、服务满意率行业第一。该集团致力于“人”的服务。拥有虹亚越野体验中心、虹亚体育馆、VIP客户高端会所、汽车文化餐厅、新车上牌中心、虹亚论坛、虹亚学院等配套设施,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体系,压缩覆盖半径,提高救援和服务效率,极致客户体验。服务5万优质客户,是安徽地区一流的汽车文化载体。企业因现金流非常好,银行贷款不成问题。
蚌埠瑞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月24日,前身是蚌埠瑞腾建材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农作物种植、销售;水产养殖、销售;农副产品加工、销售的企业,注册资金1000万元人民币。主要经营农作物种植与销售和水产养殖与销售,并且种养规模发展迅速,是本地同行业发展的标杆,固定资产1453.9万元,公司的两个基地孔津湖优质绿色水稻种植区和荆山湖优质小麦、绿色水稻种植区同时兼营生态小龙虾、螃蟹养殖,区域范围中农作物种植面积7671.35亩和生态养殖面积2511.65亩。生产的农产品不仅开拓了蚌埠本地市场,而且远销江苏、福建、贵州等省,年销售量在7950吨,年产值1950多万元。然而由于公司难获得银行贷款,只能依赖自有资金及民间借贷,项目虽好,但因为资金问题,也很难抓住机会,快速的发展壮大。
安徽本立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位于怀远县古城镇五郢村,公司成立于2014年,占地面积205亩发展蓝莓种植,由于精细管理需要,特聘用固定和流动人员对蓝莓园进行管理,现有固定管理人员8人,流动人员100人左右,有效带动贫困户摆脱贫困。蓝莓不但可以采摘食用还具有观赏价值,春天可观蓝莓花,夏天有果,秋天到了遍地的蓝莓树叶变成了红色也是靓丽风景。
(二)科技金融现状
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企业技术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工作,积极打造平台、技术创新政策支持方式,加速推动金融科技有机融合。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合肥科技农商行正式开业。徽商银行蚌埠分行在高新区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与蚌投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力争在投贷联动试点方面实现突破;目前已支持8家企业,贷款规模8860万元。高新区管委会“科技金融产业园”已挂牌,高新科技担保公司批准设立。
2.积极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在全省率先开展专利权、商标权质押贷款,累计为100多家企业办理无形资产质押贷款20多亿元,受益企业数居全省首位。推广税融通业务,累计为328家小微企业提供6.4亿元贷款。设立过桥资金,为小微企业安排续贷资金9764万元、周转资金12.1亿元。设立2亿元的天使投资基金、2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2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基金和30亿元硅基新材料产业发展基金,创新资金链不断完善,为产学研合作成果产业化提供资金保障。
3.支持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全市银行推进“4321”银政担业务开展,在保贷款余额达60.1亿元。市建行创新开展“七贷一透”大数据信用产品,6月末贷款余额9485万元;邮储银行蚌埠市分行推出“科保贷”,对2000万元以上科技型企业贷款按照“532”由政府、银行、担保公司分担风险。农行蚌埠分行采取“资金+基金”方式,支持硅基新材料产业发展,支持8.5代TFT-LCD基板玻璃生产线、金刚玻璃等项目建设。
4.推动科技企业上市挂牌。截至目前,我市共有佳先股份、安徽凤凰、雪郎生物3家企业在省证监局辅导备案,昊方机电、高华电子计划年底前启动主板上市和赴港上市工作。现有新三板挂牌企业23家,全省第4位,累计挂牌28家,大多属于高科技企业。
二、存在的问题
(一)科技创新难问题。1.科技创新是一项智力活动,所以有很高的门槛,需要为智力付出高昂的成本;2.科技创新是一项不停的试错和逼近的工作,需要长期积累和坚持,投入成本和时间成本高昂;3.科技创新的每一次试错都可能需要定制全新设备或试用全新的工艺或材料,每一次试错都需要花费不菲;4.科技创新在实验室里成功后,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才能够实施量产;5.科技创新的产业化过程也是一个创新过程,投入巨大,同时又可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去试错。
(二)金融创新难。企业直接融资:1.企业通过股权融资,目前我省民营企业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不发达,和江浙沪相比差距太大。例如杭州梦想小镇,梦想小镇又俗称基金小镇,打造“金融生态圈”与“私募金融产业链”的小镇。政府在培育和引进各类私募(对冲)基金等核心业态时,配套引进与其业务密切相关的私募中介服务机构、辅助性产业、共生性产业和配套支持部门等,共同构成五层次生态圈,利于打造私募(对冲)基金与上下游企业的“零距离”战略关系,构建完备的私募基金产业链和生态系统。2.企业通过上市融资,众所周知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才能达到上市融资的标准,由于各项条件的局限性,对早期初创企业简直比登天还难,也无法享受到政府的各项支持。企业间接融资:1.民间借贷成本高,企业无法承受。企业往往通过互助借贷的行为来缓解资金流的困惑。放贷者也从中谋取利益,利息一般为银行利息的几倍,为了企业的生存,自己筹民间借款,靠自己造血,无形中企业加大经营的成本,但是没有其他办法,迫使大多数企业走民间借贷之道来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目前,很多企业借钱都不是用来生产,而是借新还旧。为此部分企业已开设收缩业务,举步维艰。2.银行借贷,银行对于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对有抵押及担保的企业,银行根本不担心企业用贷的安全。对于民营企业,银行除了担心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还害怕贷款变成坏账,所以不敢放贷。
(三)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结合难。通过调研我们发现长期以来,企业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存在“双轨制”问题,尤其从企业视角看来,二者本质上并没有接轨。企业的技术原创为充分了解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故提出“企业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有效结合”调研专题,企业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各做各的,各为其事,没有交集,事实上形成了“两张皮”。企业创新技术时单打独斗、勉强维持,企业研发阶段所需投资完全靠企业自身筹集。银行虽然也有金融创新产品,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和投入找不到切入点、缺乏操作性,有的好听好看不好用,企业找不到寻求金融支持的方向。
三、几点建议
企业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还存在很多不足,对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方面支持还不够,资金杠杆效应还不强等。
(一)要打破隔膜,聚焦同心。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有效并轨改革开放以来,金融部门开发投放了很多金融创新产品,但是站在企业融资需求的角度上,感觉金融创新政策在支持企业创新方面还是比较匮乏,甚至是缺失的。目前,企业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各做各的,各为其事,没有交集,事实上形成了“两张皮”。企业创新技术时单打独斗、勉强维持,企业研发阶段所需投资完全靠企业自身筹集。银行虽然也有金融创新产品,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和投入找不到切入点、缺乏操作性,有的好听好看不好用,企业找不到寻求金融支持的方向。为此建议:金融部门可否提供相应数据,以便分析金融创新产品里究竟有多少是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量占金融创新产品的多少份额?针对存在的问题,探索将企业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有效并轨的新办法和新措施。
(二)要建立差异化的风险评估体系、融资审批流程。高科技中小企业大多具有自有资金不足、轻资产、大投入的特点。金融机构现有的风险及信用评估体系更适合资金充足及拥有重资产的企业融资。金融机构可建立针对高科技中小企业的独特的信用及风险评估体系,适当提高科技贷款风险容忍度,通过行业专家库对科技企业进行信用及前景评估,根据企业成长状况,合理设计科技企业贷款定价、还款规则,通过创新动态平衡企业风险和收益。
(三)要充分发挥政府补贴资金的融资引导作用。现行政府补贴资金的最主要方式为直接给予企业资金补贴,用于企业发展。对于科技企业来说,不足以成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的长效机制。金融的缺位,使得企业经营捉襟见肘。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防范风险和追求高收益是其属性,而科技企业的轻资产对金融机构来说无疑是高风险,收益难以保障。因此,建议可以充分发挥政府补贴资金的融资引导作用。具体说来,政府财政补贴是政府对于科技企业发展活力和前景的认可,在企业融资过程中,可以以政府补贴资金作为信用担保及支付融资利息,而不直接用于企业发展。如此,既降低了金融机构风险,又提高了企业融资的可得性,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充分发挥了金融杠杆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