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至28日,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蚌埠市202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突出做好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工作,上半年我市多项经济指标增速高于或持平全省,为近年来最好成绩。全市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会议指出,我市经济加快发展的基础仍不稳固,部分指标与年初计划相比仍有差距,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一是部分指标增速低于预期,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二是投资结构还不优,消费回升面临制约。三是项目招引质效仍需提升,国有资本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四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实体经济困难依然较多。
审议中主要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坚定信心,奋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市委工作要求,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进一步提振信心,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一切围绕发展,一切服务发展,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要盯紧“招商引资、对上争取、助力本地企业做大做强”三大主渠道,狠抓“优质项目+实物工作量”,突出重点,聚焦突破,把干部注意力及资源要素向工业、制造业集中。要持续改进作风,求真务实,把干部的精力从会场转到工厂和项目现场,一切唯实、抓好落实,扎实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发展。
二、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抓好重点产业发展
一产要突出抓好粮食丰产丰收、农产品加工业,二产要突出抓好制造业提质增效和新兴产业发展,三产要突出抓好消费提振和服务业提档升级,特别要着力提升二产在GDP中的比重。知行合一做到聚焦工业、聚焦制造业,推进科产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发展新兴产业、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我市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推进六大新兴主导产业和六大产业集群发展,抢抓机遇,重点培育发展风口优势产业,特别是我市智能传感产业,扎实做好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工作,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有机融合,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力争智能传感、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取得新突破、实现新发展。
三、聚力招商引资,加大有效投资
适应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及规范招商引资行为等政策要求,加快研究新思路、制定新举措,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和路径。充分发挥科创基金作用,推进科技招商,持续开展产业链招商和基金招商,积极探索场景招商和市场化招商。持续坚持招商引资重大项目推进指挥部机制和“六未”项目调度等项目推进机制,强化项目服务,推动项目加快开工入库投产达效。要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引领作用和平台基金的导入作用,持续做大产业投资类基金,形成基金矩阵,完善体制机制,以国有资本的有效投入引领社会资本的积极投入,保持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势头。要在千方百计持续加大产业投资的同时,在国家严控地方政府债务,事实上地方融资负债已有明确“天花板”的新形势下,对基础设施以及公共事业类项目抓紧建立健全项目预审研判机制,对其必要性、紧迫性进行科学论证,分别轻重缓急,坚持突出重点、急用先建,坚决防止非急需非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类项目因盲目争取上级补助或其他融资而上马的低效无效投资,努力避免因此增加市县区国资负债及其挤出效应所带来的急需、必要的投资“缺米下锅”,甚至造成投资“拮据”。要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更大力度地促进房地产止跌回稳,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
四、挖掘市场潜力,持续扩大消费
继续落实好国家以旧换新政策和省促消费政策,完善政策落实机制,简化审批流程,缩短资金发放周期。深入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巩固和提升传统消费增长,鼓励发展消费市场新趋势、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招引潮牌等时尚经济,开拓“潮品”增量市场,推进首店经济发展,丰富居民消费选择;支持“电商+产业”发展,实现直播与产业链融合;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推动消费场景的跨界融合,加快推动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发展。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展销活动,扩大本地工业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等销售;精准对接各类消费群体的需求,积极推进文旅、健康、养老等消费。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提升居民消费能力。
五、强化服务保障,助企发展壮大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改善产业发展生态,落实助企成长服务行动和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规范涉企检查,更好统筹各类监管和经济社会发展。根据经济运行情况,有针对性地走访困难企业,积极组织企业开展上下游对接、产品配套、市场销售等活动,帮助困难企业企稳回升、渡过难关。根据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金融服务、技术服务、人才服务、法律咨询等助企活动,强化要素保障。推深做实访企入村专题行动,通过访企入村、现场核查、网格员反馈等方式,清单化管理、闭环式推进问题解决。培育壮大企业规模,动态更新入规企业培育库,加快推进企业小升规和项目入规。推进各类园区建设,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配套,提高园区服务保障能力。同时,根据国际经贸新形势,加强进出口企业的走访摸排,及时推送政策信息,协调解决企业诉求,发挥自贸区、综保区等各类平台作用,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同时,在全面评估和总结“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调研论证,广泛凝聚共识,汇聚民智民力,强化与国家、省规划衔接,科学确定“十五五”发展目标,谋深谋实重大项目、重大举措、重大政策,编制好我市“十五五”规划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