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情况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和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并就全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询问。会议认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依法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遏制了重点行业领域事故高发的势头;逐步完善安全生产法规制度,促进了安全生产法治水平的提高;建立党政齐抓共管、安委会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促进了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监管体制机制还不完善不适应。安委会综合协调功能发挥不够,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职能界限不明晰,机构改革后一些部门的工作需进一步理顺,应急管理部门内部运作机制还需进一步调整顺畅。
二是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企业和单位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安全生产基础脆弱,人员素质亟待提高。一些企业和单位虽然建立了机构、落实了人员、制定了规章,但是安全管理松散,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存在设施设备带病运行、人员无证上岗等现象。
三是安全生产监管不到位。一些监管部门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执法不严,监管不到位。部分县区对基层、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抓的不实。县区监管力量相对薄弱,监管执法水平不高,人员综合素质需要提升。
四是“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工作不经常、不深入,实效性不强。没有充分发挥包括新媒体在内的各种媒体和手段的作用,宣传教育形式、内容、效果不理想。
五是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较多。道路交通领域形势严峻,道路交通事故伤亡人数在各类事故中占比较大;消防安全隐患突出,居民小区消防通道问题严重,消防站建设未达到《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的要求;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不到位,电梯运行故障频发;危险化学品隐患未能根除,非法加油站治理不到位;城市燃气安全隐患依然存在,瓶装液化气非法经营现象屡禁不止;非煤矿山安全监管不到位,裕翔铁矿采空塌陷区治理工作未落实;建筑施工安全措施执行不力,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
六是应急救援力量和事故处置机制需进一步加强完善。应急预案普遍需要调整完善,预案演练实战性不强。受到人员编制限制,基层应急救援队伍普遍力量不足,应急救援专业能力较弱。部分县区成立的应急救援组织在应急救援过程中不能发挥综合效能。
七是失职必问、问责必严的要求需进一步落实。存在问责不严、不到位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审议中主要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深化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增强依法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要以《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安徽省“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为抓手,尽快制定实施我市行动计划方案,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
二、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形成工作整体合力
要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主抓手,严格按照党中央“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个必须”(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进一步厘清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职责,压实安全生产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 织密安全生产责任保障网。进一步强化安委会的综合协调职能,以强化安委办的综合监管,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形成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合力。
三、压实主体责任,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按照安全生产法要求,进一步强化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督促生产经营单位严格履行法定义务,切实强化其法人代表、实际控制人第一责任者的责任,增强负责人安全生产法治意识。持续抓好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投入保障机制,提升安全生产现代化保障能力和水平。
四、强化监督管理,进一步提高依法监管质效
坚持依法严查严管严处的高压态势,严格落实“四个一律”执法措施,严格实施“双随机一公开”和重点企业全覆盖的监管执法模式。加强监管执法人员法律法规和执法专业培训,提高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加强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力度,定期检查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逐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五、切实加大普法力度,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意识
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扎实有效地针对性开展对生产经营单位的教育培训。通过“两微一端一抖”等新媒体持续广泛宣传,努力提高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和能力。进一步结合“安全生产月”、消防、交通安全宣传日等集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推进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进公共场所”,增强宣传实效,提高全社会安全文明水平。
六、加强应急救援,进一步提升科学救援水平
要根据产业布局和重大危险源分布状况,突出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城市燃气等高危行业领域,合理选择依托企业,建设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以风险识别和评估为基础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加强突出实战性、科学性的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科学救援专业素养。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领导指挥机构,统筹各专项指挥部和相关部门职能,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重大灾害事故预警响应、应急处置、领导指挥体系。
七、严肃责任追究,进一步加大问责处罚力度
要狠抓警示约谈、公示公报、挂牌督办、重点管理和领导干部实绩档案运用等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落实。对于隐患较多、事故易发的地方和单位,要通过约谈、通报和检查督导等方式,早提醒、早教育、早纠正,坚决防止隐患变事故。对于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要分清责任、依纪依法对相关责任人包括监管部门责任人严肃、精准问责。要坚持信息公开,加大通报曝光力度,增强责任追究的透明度,强化责任追究的警示作用,以问责倒逼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