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至29日,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蚌埠市202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突出做好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工作,迎难而上、积极作为,抓招商、上项目、拼经济、保安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发展质量向实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会议指出,上半年我市经济延续回升向好的态势,但与年初计划相比,不及预期,存在较大差距,主要经济指标没有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挑战巨大、压力巨大。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需引起高度关注。一是多项经济指标增速位次仍然靠后。省反馈的14项主要经济指标中增速只有4项位次居全省前八,其余均靠后,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等8项指标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投资增长乏力。固定资产投资与一产、三产及民间、新开工制造业、房地产开发等投资增速均为负增长。三是项目支撑不足。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较少,新签约项目中十亿元以上项目仅占6%,制造业项目建设进度缓慢,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9户中,项目入规仅15户。四是部分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困难。五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会议强调,全市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唱响高质量发展硬道理,坚持一切围绕高质量发展、一切服务于高质量发展,更加突出经济工作,更加集中精力抓经济,更加坚定不移实施“制造强市、产业立市”第一战略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第一战术,咬紧牙关,攻坚克难,争先进位,坚决把上半年的差距夺回来,奋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审议中主要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切实提升招商质效,夯实发展基础
因应招商引资新要求、宏观经济新形势和蚌埠发展新需求,加力抓实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当前特别要顺应招商引资新要求,针对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意愿薄弱问题,全面梳理整合各类资源、政策等,抓紧出台招商新政策新举措。一是发挥国有资本引领作用。平台公司与国有企业要发挥助推全市加快发展的生力军作用,大力开展资本招商,国有公司和基金丛林要形成合力,抢占发展制高点,降低杠杆预期,通过股权投资、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资产并购等方式,支持重大项目和链主企业落地,以国有资本的有效投入引领社会资本的积极投入。二是发挥产业链吸附作用。六大产业集群建设牵头单位要重新研究梳理产业链竞争优势。加快核心竞争力的项目招引、强链、补链、延链,增强产业链自身的吸附能力,让项目引得进、落得下、离不开。利用好我市近年来科技创新以及产业链、产业集群建设的成果,展示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注重技术与市场的结合,吸引相关企业投资合作。三是发挥要素成本吸引作用。创新基础设施配置方式,从土地、厂房、电、气、费、用工、融资、物流等方面降低企业投资经营成本,研究工业用地基准地价调整、缓征工业项目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可能,发挥国有企业综合能源解决方案的吸引力,充分发挥国有担保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供应链金融公司的优势,实实在在为落地项目提供各类用得起的融资支持,提升我市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四是发挥公共平台服务优势。由牵头单位组织加快围绕六大产业集群的新型研发机构和公共平台建设,开发共性技术,支持小试、中试,把补贴特定企业转化为支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降低企业投入成本和风险、发挥创业创新优势,把我市创新资源转化为落地优势。五是发挥示范应用带动作用。以解决卡脖子、国产替代等为抓手,出台全市首台套、首应用专门文件,考虑以建设提供示范应用场景方式,解决六大产业集群在蚌的首台套的直接成本,作为推动在蚌创新创业的优势,解决企业痛点。六是发挥营商环境优化促进作用。从政策端、服务端持续发力,大力推进政府服务水平提升,加强政策设计及服务措施精准落地,对企业实行全生命、全流程服务,站在企业立场考虑招商引资,吸引更多企业前来投资。
二、发挥国有资本作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更加聚焦制造强市,突出制造业带动和造血功能,集成政策、集聚资源、集中力量,加快培育规上工业企业,改变当前规上工业企业新增数量较少、规模较小的被动局面。力戒对一二三产业发展平均用力。对六大新兴主导产业和六大产业集群也要区分重中之重,努力实现重点突破。把发挥国有资本、国有平台公司对新形势下产业导入的引领作用提到更加显著的高度,坚持聚焦重点,久久为功,围绕主导产业关键环节,找准产业项目,聚集各类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促进六大新兴主导产业和六大产业集群加快做大做强,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是全力强化产业、创新和招商职能及力量,增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能力,采取基金、直投等多种方式实施投资,综合运用资产收购、股权投资、业务整合等手段,着力激发和带动民间投资。二是大力实施交通、物流、信息、金融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加快发展创造新优势。三是积极发挥投资和招商的联动优势,加快培育产业链中重点企业。四是完善资本投入、人才支撑、考核评价、激励保障等一揽子政策,强化对平台公司完成产业投资以及招投联动情况的考核,引导其将主要精力、资源进一步转向资本招商、引导产业加快发展上来。
三、多措并举促消费、稳外贸,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巩固和增强消费回升势头。抓住国家“消费促进年”机遇,加强宣传,保障汽车等以旧换新办理手续简便快捷,继续支持合理住房消费,加快释放大宗消费潜力。推进淮河路等老商圈布局优化、业态升级,推动万达、银泰等商业综合体高品质、特色化发展。在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同时,把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文旅、养老、育幼等消费,推动消费持续扩大。二是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抓实综保区获批机遇,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力促外贸实现快速增长。组织多部门联合孵化更多进出口企业,优化跨境电商服务,助力开拓多元化的国际市场。
四、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提升民生福祉
在积极保障民生的同时,要平衡好经济和社会发展,平衡好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产业兴市特别是制造强市要持续用力,积极作为;基础设施建设要先急后缓,量入为出。积极对上争取,获得更多支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保障重点人群就业和重点企业用工需求。统筹做好教育、医疗、养老等各项民生事业。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有效防范化解房地产、金融、地方政府债务等各类风险,全面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应急体系和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提高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督等水平。强化社会治理,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另外,继续抓紧抓实“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工作,通过完成年度任务和年度重点工作,推动有关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启动“十五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及早进行系统谋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