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至31日,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我市怀洪新河灌区工程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自2022年怀洪新河灌区工程项目实施以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统筹协调,积极争取资金支持,优化工程设计,加强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衔接,研究制定工程建设监管办法,组织开展督查督导,加强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管理,有力有序推进工程项目建设。
会议指出,我市在推进怀洪新河灌区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工程建设管理存在薄弱环节。项目变更管理不够到位,怀洪新河灌区项目2010年开始谋划,2022年3月获国务院批准并要求当年开工建设,项目现场情况发生变化较大,项目设计变更较多,由此带来的合同价款变更审批和备案不及时,影响工程进度款支付和相关工作开展。质量和安全监管落深落细不够,重主体工程、轻附属设施质量和安全监管;重原材料进场质量把关,轻对护坡质量、垫层厚度、回填夯实等施工细节把控;临时用电、开挖基坑等安全防护措施落实不够到位。市水投公司作为工程项目法人单位,现场管理投入力量不足,协调指导不到位。二是工程建设要素保障不够到位。部分工程渠道贯穿在建五蒙高速和已建京台高速、省道桥梁等,办理涉路涉桥的相关手续和安评许可的方案措施研究谋划不足,协调力度不够,办理周期长、效率低。用地方面矛盾较多,永久占地征收补偿进展不够快;灌区工程建设临时占用耕地数量较大,其数量和行政许可进度难以及时满足现场施工需要。项目所在地政府对秋灌时间和秋粮收割期缺乏科学统筹和合理组织与压缩,在秋后水利工程建设黄金期施工队伍不能快速进场,制约工程建设。三是工程建设进度不够快。怀洪新河灌区建设工期48个月,2022年9月开工以来,骨干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3.9亿元,占工程概算工作量的46.55%,时间已经过半,工程建设尚未达到序时进度。今年下达国债资金20亿元,需要在年内完成资金支付任务,截至10月底支付6.5亿元,支付率32.5%。灌区田间工程9月下旬开始招标,11月方可陆续开工建设。工程项目总体进度偏慢,年内完成国债支付、按预定工期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均存在较大压力。四是工程运行管护谋划研究和制度安排不足。怀洪新河灌区管理范围覆盖市辖三个县和淮上区,服务战线长,用水需求矛盾多,市水利部门对灌区工程建后用水管理、有效调度运行等及时谋划研究不够。对已投入使用的工程设施运维管护跟进不力。工程运行和管护制度安排滞后,将影响工程作用与效益发挥。
审议中主要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持续优化项目设计,加强监督管理,高质量推进工程实施
要完善顶层设计,加强涉农项目统筹,做好各项规划衔接,深化细化工程设计。加强向上级项目审批部门沟通汇报工程设计变更和投资变化情况,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变更程序与要求,加强设计变更和造价变更审批和报备的统筹衔接,按规定权限及时组织审批、报批和备案。认真落实工程建设全过程全周期监管办法,加强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检测单位的监督检查和管理,严格施工组织、安全生产、建筑材料、施工进度和项目质量等各环节监管要求,在落深落细上下功夫。市水利部门要通过统筹调用市县(区)水利系统工程技术人员、临时外聘部分专业人员、借助设计单位技术力量等多种办法,解决现场工程管理人员力量不足的问题,加强现场指导。严格落实工程项目建设责任制,开展跟踪审计,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和廉洁风险管控,高质量推进工程项目建设。
二、加强要素保障,为加快工程建设创造条件
灌区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要压紧压实县(区)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工作责任,着力完善涉桥、涉路施工安全措施方案,加强与省直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推进涉及贯穿高速、国省干道及桥梁等相关工程项目施工许可手续办理。认真研究解决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的用地报批、征地拆迁、临时用地保障等问题,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要深入施工现场开展指导,项目所在地县区政府要落实工作责任,充分发挥镇村干部农村基层工作经验与智慧,共同做好施工保障工作。现场项目组要积极与辖地政府协调衔接,提前安排灌溉、压缩秋季农作物收割期,采取穿插交叉等作业方式,尽可能多争取有效施工时间,为项目快速实施创造条件。
三、科学调度推进,保障工程项目总体进度
加强项目建设协调调度,保障工程建设序时进度。拟于近期进场施工的,要提前做好基坑开挖、工程破堤等方案论证和报备、用地保障等工作,一旦秋收结束迅速开展建设;已经开工在建的,要抓好进度调度,组织好督查检查发现问题整改、跟踪审计和单体验收等工作。加快田间工程项目的优化设计和招投标,建设过程中对施工图纸供应、用地手续办理等各单项工作要细化时间节点,明确工作责任,具体落实到人。工程进度要制订时间表,倒排施工期。制定并完善国债资金使用方案,强化合规性审核,加快支付进度。妥善处理市水投公司转隶后的经营业务与水利工程建设的关系,健全完善项目调度推进机制,保障灌区等水利工程项目高效实施。
四、抓紧研究建立运行管护机制,保障工程发挥预期效益
市政府及水利部门要围绕灌区工程的运行和管理,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学习借鉴国内其他地区的大型灌区管理的经验和做法,做好灌区运行与管护工作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尽快明确并落实属地管理使用权责。建立运行管护机制,谨防运管队伍“官僚化”和“冗员低效”问题。加强建管衔接,着力提高运行管护的效率和服务质量,充分发挥灌区工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