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至31日,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我市化工园区安全整治提升情况的报告》。
会议认为,化工园区既是宝贵的发展资源和支撑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重大风险源。2020年以来,市政府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高度重视化工园区的安全生产工作,按照国务院安委办、省安委办、省应急厅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深入开展为期三年的化工园区安全整治提升工作,全力推动整治任务措施落地见效,化工园区安全整治提升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园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会议指出,我市化工园区安全整治提升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有短板。园区一些安全基础建设未能实现应有功能。淮上化工园区虽然建了封闭化管理卡口和围网,但缺乏日常的管理和维护,没能发挥应有作用。固镇化工园区危化品停车场虽已建成,但并未投入使用。两个化工园区建设的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虽然形式上具有安全基础管理、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特殊作业管理等6个功能模块,但未建设视频监控、智能分析等项目,且网络联通和数据汇集不够,系统功能难以充分实现。企业安全设备设施建设尚不完善。二是监管执法能力有不足。园区日常监管、行业管理和综合监管等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尚需进一步加强。园区安全监管人员多数没有化工企业工作经历,业务培训不系统,能力素质达不到岗位要求,且人员流动性较大。一些企业内控能力不足,内部安全管理不到位,未办理特殊作业票和特种作业操作证、不按规定存储危险化学品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制度执行不到位。两个园区未认真落实应急部关于“试生产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涉及的重大危险源纳入监管范畴”的要求。有的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不到位,对制度重要性认识不足,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不强,企业领导带班、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整治等重要制度执行不严格。四是应急救援能力有欠缺。两个化工园区消防特勤站距离专业化化工消防救援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与化工园区特点相适应的应急救援设备还有短板。基于化工企业装置设施特点的应急救援实训基地建设滞后,影响化工消防救援实战能力的训练和生成。
审议中主要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坚持建管用并重,切实发挥基础设施作用
要树牢“安全生产无小事”理念,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把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确保建的好、真管用。要合理规划、科学设置、严格落实封闭化管理,完善卡口视频监控系统。要进一步推动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提升改造。已经建成的危化品停车场要尽快投入使用,发挥效益。企业要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加大投入,补齐必须的安全设备设施,不达标的要尽快更换,真正发挥其对安全风险的预警、阻断和防范作用。
二、落实责任,严格监管执纪执法
加强行刑衔接、执纪执法贯通,更好提升监管执法综合效能。园区要严格安全监管人员的入口管理,增强岗位专业匹配度,配齐配强专业监管力量。落实系统培训,切实提升政治、业务素质,更好适应岗位需求。要综合施策,切实解决园区安全监管人员流动过频的问题。企业要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规范落实安全管理专门人员,切实提升内部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筑牢第一道防线。
三、增强刚性,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要加强承包商管理、日常检查巡查、联合执法等制度供给,进一步建立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促进园区管理更加规范、更加精细、更加协同有效。要严格落实应急部关于“试生产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涉及的重大危险源纳入监管范畴”的工作要求,有效管控试生产阶段的安全风险。企业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以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风险隐患,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推动园区安全高质量发展。
四、结合实际,着力提升专业应急救援能力
要根据化工园区的特点,建强两个园区消防特勤站。适应化工园区的消防应急救援工作的现实需要,在举高喷射、灭火冷却、工艺排险等不同作战单元,有针对性的配置必要装备。要加强园区应急救援实战训练,加快消防救援训练基地建设进度,配套完善实战模拟训练设施,不断提升应急救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