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人大要闻 > 人大要闻

《蚌埠日报》:市人大驻漴南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王远开拓帮扶新思路

发布时间:2018-11-27 15:19 来源:蚌埠市人大网 点击数: 字体:【  

换穷业 拔穷根 奔富路

——市人大机关驻漴南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王远

开拓帮扶新思路

(市人大研究室  赵肖灿)

 

“去年以来,漴南村的脱贫致富项目真是好戏连台,在帮扶单位蚌埠市人大办公室的协调指导下,各项惠民工程正如火如荼地推进,村民们脱贫很有底气。”说起村里的脱贫攻坚项目,市人大机关驻漴南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王远如数家珍、自信满满。驻村以来,王远把漴南村当家乡,把贫困户当亲人,精准施策、斩断穷根,“量体裁农”助力精准脱贫,在扶贫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被广大村民称颂。

 

精准施策  授人以渔拔穷根

每天傍晚,漴南村村民陈先太都会来到自家地里摘些香菜、芹菜。“傍晚把菜洗干净,一部分送给包子铺,剩下的第二天赶早市,能卖个好价钱。”陈先太乐呵呵地说。

今年69岁的陈先太是贫困户,夫妻二人年老体弱,儿子残疾。王远带领扶贫工作队,帮助陈先太家办理了残疾证,免费办理了新农合。精准扶贫重在激发内在动力,王远根据陈先太家庭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助其脱贫:为他争取帮扶资金种植香菜和芹菜,并请省农科院的专家现场指导病虫害防治,使其家庭年增收约8000元;为其家庭进行村扶贫项目资产分红,增加收入2000余元;并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帮助其增加收入2000元。

一项项扶贫举措,让陈先太家庭成功脱贫。脱贫不脱政策,脱贫后的陈先太干劲更足了,继续享受着精准扶贫的阳光政策,实现了可持续、更稳定的脱贫。“现在家庭收入越来越多,我们信心也越来越足,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王队长的帮助!”陈先太激动地说。

“精准扶贫不是给钱给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王远在扶贫工作中常说的一句话。在扶贫工作中,王远更注重激发贫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勤劳致富才能拔掉穷根。在人户走访,在落实各项帮扶措施的时候,王远主动疏导因残,因病致贫贫困户的心理,增强他们的脱贫信心;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积极提供就业机会,鼓励积极创业。钱士盖父亲患大病,两个孩子正在上学,生活的重担压得他难以喘气,本人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王远多次与钱士盖沟通,帮助其谋划致富门路,根据实际情况,鼓励其创业,在王远的帮助下,钱士盖办理了5万元免息贷款,购买了一台小货车拉水果贩卖,每天和妻子吴琼起早摸黑,忙得一身劲,现在每年仅贩卖水果可净赚4万余元。

 

增强造血功能  做好产业扶贫大文章

王远把推进产业扶贫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努力提高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家庭收入。

王远带领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紧紧抓住“因地制宜”这个核心,科学谋划产业发展,在逐户制定产业发展计划和落实产业扶贫到户资金的同时,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协调资会70万元建设光伏扶贫电厂一座,年发电收益8万余元;协调资金15万元,建设漴南现代农业产业扶贫园,年收益3万元;协调资金90万元,建设漴南现代农业物流仓储项目,年收益3万元建立漴南产业扶贫示范基地,推行“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鼓励种植能手成立皖香合作社,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业,辐射带动全体村民开展特色种植业。

现在,王远正忙着与在南京从事蔬菜批发生意的本村人员联系,希望他们能把业务和资源带回家乡,实施产业精准扶贫扩大困户增收幅度,通过推进村集体产业发展,预计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到22万元,可更好地以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对全村贫困人口进行资产收益股权分红。

 

引智帮扶  借力农科专家指导农户种植养殖

“感谢省农科院专家给我们进行免费种植技术培训,培训让我掌握了新技术,今年大棚西瓜增收不少。”漴南村种植能手陈广东兴奋地说。

陈广东所指的培训,就是王远联系邀请的省农科院专家来到漴南村深人田间地头“蹲点指导”,手把手现场传授农户种植养殖技术。引智帮扶的效果立竿见影,贫困户陈国奇家养殖了600余只肉鸽,经培训指导后年增收近万元。

“辛辛苦苦种植、养殖的农产品卖不出去、卖不到好价钱,这是村民最担心的事情。接下来,我们将为这些优质农产品打开市场下功夫,寻找资源,切切实实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让贫困群众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谈到今后的精准扶贫规划时,王远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