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市纪委监委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主动运用系统思维,聚焦快速反应、精准控面、稳企纾困、项目推进、凝聚合力,着力在“部署+引导”、“督查+问责”、“办理+划线”、“跟踪+问效”、“内控+助力”等关键环节上强化监督,统筹保障全市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聚焦快速反应,抓紧“部署+引导”。一是迅速传达部署。针对全市疫情形势变化,先后3次召开市纪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专题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以及全国疫情防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跟进学习省委疫情防控专题会议和全省疫情防控会议精神,牢记“国之大者”,发挥职能作用。第一时间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作风建设的意见》,建立党风政风监督室统筹、一至六室协作、市县区联动的“1+6+N”疫情防控监督机制,推动疫情防控工作有效开展。二是动态提醒引导。利用微信办公平台,每日发布疫情防控最新会议精神,分析疫情形势、明确工作要求,帮助纪检监察干部明晰战“疫”思路、创新打法战法。运用纪检监察网站、蚌埠纪检监察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媒体平台,跟踪宣传报道纪检监察系统疫情防控动态信息、经验做法,通报曝光3起负面典型案例,形成全员战“疫”的浓厚氛围。
聚焦精准控面,抓实“督查+问责”。一是强化全程监督。印发《关于进一步抓紧当前疫情防控监督工作的提示》,推动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组建疫情防控督查组261个,围绕流调排查、核酸检测、转运隔离、院感防控、社会面管控等疫情防控关键环节,采取“四不两直”等方式,深入全市部分医院、学校、商超、汽车站、火车站、隔离点等100余处重点场所开展督导检查,建立问题督办台账,推动相关职能部门落实防控责任。年初以来,已督查发现各类问题1059个,涉及责任落实、措施执行、场所管控、应急保障、干部作风等5大类型,制发工作通报3期,提出行业治理性建议20条。二是强化执纪问责。坚持问题导向、责任倒查,针对陆续出现4名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的严峻形势,严查背后隐藏的疫情防控责任和措施落实不到位,不担当不作为,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深层次问题,实现精准执纪问责。疫情发生以来,先后对怀远县、五河县、淮上区疫情防控失职失责问题开展调查,共对2个单位、23名干部进行问责,其中处分5人,坚决以严明的纪律保障疫情防控各项举措落地见效。
聚焦稳企纾困,抓牢“办理+划线”。一是推动企业诉求“马上就办”。选取36个重点企业,挂牌设立“营商环境监督哨”,靶向收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64个。开展涉企线索“百日攻坚”行动,摸底排查2月底前信访举报、监督检查、巡视巡察、职能部门移送的未办结涉企问题线索,实行动态更新、销号管理、清仓见底。截至目前,已排查有关问题线索24条,推动办结20条。用好96388营商环境监督专线,受理企业投诉举报31件,督促办结22件。强化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台及“四送一服”办公室等部门协作配合,筛选企业急难愁盼问题23条,帮助解决困难15个,协助追回资金340余万元。二是推动政商交往“亲清有度”。梳理疫情期间涉企问题线索132条进行重点督办或提级办理,目前已办结108件,处理76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9人。如,针对怀远县违规设置建筑市场准入门槛,恶意截留工程款项,严重增加企业负担问题,问责7家单位、20名党员干部。分2批筛选8起损害营商环境问题典型案例,公开通报曝光。以五河县住建局原局长朱增新收受民营企业负责人巨额财物、违规干预插手工程建设和从事营利性活动等问题为典型,制作警示教育片《贪毁人生》,组织全市3.6万名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集中观看。
聚焦项目推进,抓好“跟踪+问效”。一是跟踪收集干部作风问题。开展干部作风“问政于企”行动,坚持把干部作风的评价权交给服务对象,定期开展干部作风大测评,会同市委督查考核办,向300余家项目单位发放干部作风测评表,精准摸底市直相关职能部门干部作风情况,并将测评结果运用至干部考核、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当中,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以“改作风、优环境、促发展”为主题,组织召开部分项目单位座谈会,征求单位代表对改进我市干部作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截至目前,已收集意见建议62条。二是紧盯重大项目推进问效。开展重大项目推进缓慢问题专项监督检查,成立9个督查组,重点对怀远县通亚公司注塑机生产等11个招商项目和14个专项债项目进行现场督查,共发现项目推进中不担当、不务实、不守信等作风问题12个。出台《市纪委监委机关与市委督查考核办公室关于在重大项目推进中作风问题线索移送调查工作机制》,对在重大项目进展中发现的“六个不”问题进行追责问责,已通报典型案例7起,问责15人。
聚焦凝聚合力,抓细“内控+助力”。一是加强留置场所管控。完善“委领导驻点、案管室值班、中心人员巡查”工作机制,推动人、物、环境同防落地落实。加强人车管控,实行场所全员“一周一覆盖”式核酸检测,严格执行驻点人员外出审批手续,定期督查留置区域人车进出登记、人员口罩佩戴等情况。强化物资管理,推动生活物资、办公用品等采购交接转移至场所门外进行,重点督促食堂、物业配足配齐生活和防疫物资。安排专人每日对留置区域及关键部位进行消毒消杀,坚决筑牢留置场所疫情防控安全防线。3月20日以来,完成四轮全员核酸检测,“走读式”谈话和所有外查工作已全面暂停。二是助力一线疫情防控。发挥支部堡垒作用,动员110名机关党员参与“社区吹哨 党员报到”活动,利用业余时间全力配合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动员、核酸检测引导、困难群体帮扶等工作。清明节期间,抽调20名年轻干部参加市区10个交通查验点志愿服务,全天候24小时轮流值守,协助做好交通点车辆人员引导、“双码”查验等工作,以实际行动助力全市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